• 1
  • 2
  • 3
  • 4
  • 5
  • 6
  • 7
您的位置: 首页 >崇真教研>高二语文> 详细内容

高二语文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扬州慢》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7 08:16:43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12月27日,张涛老师在高二(6)班开设《扬州慢》公开课。《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词人21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故本课抓住扬州城今昔之变展开,从而去体会诗词中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以下是教学板书和总结归纳: 

姜夔眼前的扬州

(所见所闻一实境)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空城

破败萧条

1.移情于景

2.情景交融

3.乐景写哀

(倍增其哀)

4.用典

5.想象、悬想

6.今昔对比

7.虚实相生

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心中的扬州

(所思所想一虚境)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名都

繁华热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带领学生领略姜夔笔下扬州曾经的繁华美丽和战后的萧条衰败。“一切景语皆情语”,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深深触动了这位婉约派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他把这份深沉的“黍离之悲”压在心底,酝酿出作品来表达,让人越品越醉。

也许在无情的战争面前,一个人微弱的力量的确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胸中依然跳动着拳拳的赤子之心、激荡着深切的爱国之情,不会变成麻木无知的人,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44a89d3832ca47d4b2c40fc8999db4ad.png8ec49b2fc7f74272be48ab58bb44a1f9.pngda74d9c11a724ef69dd0ac18385c82f1.pn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