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式描写在《复活》中的运用 ——《复活》的课例研究
心理分析式描写在《复活》中的运用
——《复活》的课例研究
本课例主要探究心理分析式描写的方法,并且探究通过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推动情节的发展。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分析式描写的方法和心理变化的过程为本课研究的主要方向。
心理分析式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完整展示并深刻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在西方小说中,特别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经典作家的作品中较为多见。中学生对这种写法关注不多。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上《复活(节选)》为例,浅探心理分析的表达效果,并为中学生阅读此类文字提供指导。
首先让同学们通过具体的语段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例如:
(1)“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交流并小结:①直接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②通过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侧面描写心理。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生动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如今的悲惨境遇,其内心的深深愧疚与负罪感。
(2)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药可救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交流并小结:心理描写。一方面,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另一方面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对这段进一步小结心理分析的方法: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作者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他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
…………
其次,对人物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进行探究。
提问: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具体的分析以后,师生交流并小结如下:
①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
②当看到她索要钱而变得堕落时,他复活的心在犹豫、动摇;
③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最后,对聂赫留朵夫心理分析的意义作小结。
聂赫留朵夫是当时富有同情心、勇于反省、渴望变革的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对他的心理分析展示了一条他的自我救赎的心灵之路,这条路其实就是托尔斯泰给沙俄贵族指出的一条自我完善之路。托尔斯泰在这个人物身上凝注了其以基督教的博爱和道德的自我完善来解决社会矛盾的变革理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