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对比处见诗人“大我” 于涕泗中品家国情怀 ——记曾思雨老师的《登岳阳楼》公开课
曾思雨老师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中国的诗人实在爱流泪”导入,询问学生:“大家知道最爱流泪的诗人是谁吗?”,从而引出诗人杜甫晚年的诗篇几乎篇篇都有眼泪。
接着曾思雨老师设置了第一个任务:头脑风暴——于诵读中感“楼”“人”之印。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再来读这首诗,读完后完成以下填空:“( )的洞庭,( )的杜甫”。让学生在括号内填写词语。
接着,曾老师以“我们的感触是否经得起推敲呢?”过渡,让学生对诗歌中的文字进行细读、品析,一起来找寻依据,并从中得出:面对洞庭,诗人有着怎样的情感起伏?从而进入到任务二的学习:置身诗境——于对比处悟情感之起伏。
在了解完诗人的情感起伏后,曾老师设置了任务三:合作探究——于反差处见诗人之大“我”。针对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进行品析。
最后曾老师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基础上一起来回复课堂伊始的疑问:为什么杜甫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杜甫悲天悯人,心怀天下,他的眼泪不仅为自己而流,还为天下而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