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小结
诵读引领悟情感,一字突破串全篇
——沈娜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2024年10月22日,高一语文备课组沈娜老师在高一1班,开设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公开课。
沈娜老师以《短歌行》切入,把曹操赤壁之战前横槊赋诗与苏轼在赤壁怀古抒怀关联在一起,导入新课。导入关联所学,自然顺畅。
沈老师在课堂之初,从多个角度呈现不一样的苏轼,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沈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非常有梯度。古诗词教学,从诵读入手,齐读,自读,范读,到教师指导用标记符号设计诵读脚本,整个诵读指导落在了实处,学生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在深入文本进行分析的层面,沈老师引导学生抓表现诗歌情感着力点(词眼)的关键字。在一个“笑”字上下功夫,在笑字之上,添加句子成分,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添加主语,谁在笑;填加宾语,笑什么;添加状语,在哪里笑,在何时笑等。并以此,串联起全瓷。何处笑,紧扣赤壁之景,主抓意象的特征,概括意境壮阔的特征。并探究了苏轼创造文赤壁的用意,是便于抒情。何人笑的层面,明确对象是苏轼,一句“多情应笑我”,由倒装还原为应笑我多情。情,古文多指志向抱负;多情即有远大抱负,高远的理想。有远大抱负,还要笑自己,显然不合常理。进而进入第三个问他,何种笑,自嘲的笑。此时,在开篇通过历史长河淘洗的三国周郎就浮现在面前。通过分析周郎其人,小乔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周郎成功,苏轼赞叹敬仰。周郎的功成名就,就越发显得苏轼壮志未酬。至此,苏轼的感情的一个层面,悲伤低沉的一面,学生已经有体悟。
此时,沈老师,引导学生对关键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消极还是积极进行小组研讨。然后引导学生发言,得出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苏轼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那样的英雄,如今也不复存在。和无尽的江水比起来,和天上的月亮比起来,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多愁善感了。“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自此,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最后,在《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文章结束全课,引导学生,不因挫折而消沉,永远乐观自信。要想苏轼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沈老师整节课上下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有梯度,师生互动自然,教师点拨到位,教师参与到领诵之前,展示了师生和谐生长的一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