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公开课小结
高一语文组课堂展示活动总结
12月17日,高一语文组举行课堂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任课教师冯娟主导,课题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深化“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学习新闻评论的特点——政策性、针对性、时代性,并尝试去写写评论这一实用类体裁。
在课前,冯娟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工作。她了解学生的实际,研究了教材内容和体裁特征,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教学计划。同时,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去文本中筛选信息,挖掘新闻的现实引导性,从而更切实地体会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基本思路。
活动当天,冯娟老师以当今社会上几个行业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实例导入课堂。日本寿司之王、30年蜗居30年无残次品的飞机零件,几十年、几百年仍不改品质的手表、建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接着,介绍“放心记者”李斌响应国家政策——总理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所在。那么,“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冯娟老师以文本为基础,以提问、探究为方法,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分 “两步走”来给它下定义。第一步,针对社会上对这个概念的错误认识,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去文本中筛选,并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像个问诊医生一样给社会弊病开出疗治处方的;第二步,用“工匠精神是……+名词”的句式整合它的定义。这个过程,让学生梳理了作者严密层进的逻辑思维。本节课的任务二,是阐述“新闻评论”既具新闻的特点,也是议论文范畴的文体。老师以“文章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为切入口,以“雕琢”涵义为辅助,整理了文本中“工匠精神”对个人价值,企业品质,社会风尚、国家形象几个层面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把握“新闻评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课后,教研组内集中,交流得失。作为本次课堂展示活动的任课教师,冯娟老师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缺乏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启发式情境创设和提问,对学生的回答缺少引导性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她将继续钻研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视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用户登录